人物專訪 | 堅定理想,腳踏實地,書寫環院人的堅守與擔當 ——記太阳集团1088vip首任院長李适宇教授
編者按:
門被輕輕推開,露出一張挂着微笑的臉龐,一位長者輕步走到對面的椅子旁坐下,這就是我們心中德高望重的李适宇教授。他大概看出了我們的緊張與窘迫,坐定後還未等我們開口,他就打開了話匣子。他親切的話語讓我們一下子放松下來。
一次采訪,猶如翻開一冊書卷,受益匪淺,感動猶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我院首任院長李适宇教授。

堅定求學路,圓夢康樂園
李适宇老師生于1956年,高中畢業後,進入工廠當車床工人。直至1977年,我國恢複高考。這猶如一記春雷,讓成千上萬的人激動不已,李适宇老師也是其中一員。“我還想繼續讀書”,這樸素而堅定的讀書種子在他心中生長,他報名參加了1978年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次全國統考。
22歲這年,他有幸踏入大學之門,在河海大學水港系就讀。回想起當年讀大學的時光,李适宇老師記憶猶新。當時讀書條件雖艱苦,但學習風氣特别好。自嘲是“在大學畢業的年齡才入讀大學”的李适宇老師,學習非常刻苦,打下了堅實的數理基礎,專業成績也名列前茅。

正值大三,得知國家有公派留學機會時,李适宇老師心中又有了“争取出國讀書”的想法,希望走出國門去深造。通過努力,他考上了國家教委公派留學研究生,于1983年10月赴日本大阪大學環境工程系攻讀碩士、博士課程,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畢業後,李适宇老師曾先後在日本建設技術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那個年代,“海歸”遠沒有成為熱潮,但李适宇老師意識到,自己從事的水環境/海洋環境模拟與管理研究領域在國内的發展空間更大,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于是,在1994年9月,他選擇回國到太阳集团app首页任教。
十載守初心,砥砺謀發展
2002年10月,太阳集团app首页整合原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中的大氣科學系、環境科學系和環境科學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學科機構,成立太阳集团1088vip,李适宇教授被任命為太阳集团1088vip首任院長。
2002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擔任院長的近10年間,李适宇院長帶領學院班子成員不忘初心,與師生一道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李适宇院長表示,學院的發展趕上了國家社會發展的好時機,“我們抓住了機遇”,并積極謀取發展。

學院利用國家和學校政策的大力支持,辦了幾件大事:一是抓住學科建設的龍頭,引領學院建設和發展。學院成立不久即設立環境工程系,同時依托原有環境科學博士點,申報獲批環境工程博士點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12月,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複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并于2008年12月順利通過驗收。2009年,學院組建了新的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實驗中心。二是,通過多種途徑引進了一批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如張仁铎、劉廣立、孟凡剛、楊欣、黃海保、呂慧等教師,拓展了學科研究領域,促進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向精細化轉變。三是,2009年9月,學院主體進駐大學城東校區(現東校園),辦學空間得到較大拓展,教學、科研與實驗條件得到改善,科研項目取得新成效。四是,學院出台了科研激勵制度,學院每年獲得的科研項目和經費大幅提高,高質量論文産出量同步增加。
十年建設,十年發展,學院建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完整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引育了以中青年教師為教學科研主力的人才梯隊,構建了“水、土、氣”為核心科研團隊的學科布局,形成了“基礎研究”與“社會服務”均衡發展的科學研究能力,同時也在國際合作等方面打開了新局面。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為學科建設駛入“快車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研勤求索,實踐利于民
李适宇教授研究領域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成就主要是水環境模拟、水環境管理與規劃方面的研究。談及科研,最令他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真正給予政府和百姓實實在在的幫助。

作為李适宇教授首個環境工程博士、現任職我院的江峰教授,對參與過的一個項目仍印象深刻。
2005年底,北江韶關段突發镉污染事件,李适宇教授自告奮勇,主動承擔為廣州、佛山兩市提供飲用水源地影響預測預警任務,帶領團隊成員前往現場開展研究,在短時間内完成了對珠江感潮河網水質變化的數學模拟,準确預測了镉污染水團的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專業意見和數據支持。
“李老師隻在課堂上将該事件作為案例進行教學時偶爾提起”江峰教授感佩到,“他将此事視為一名學者應盡的社會義務而已”。
李适宇教授是水環境領域的權威專家,曾擔任廣州市環保局亞運會水環境保障專家組組長,多年來,為珠三角地區生态環境和海洋領域培養、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
傾心育桃李,仁心鑄師魂
自1994年9月執教中大,至今年9月退休,在近30年的從教生涯中,李适宇教授共指導碩士生80餘人、博士生30餘人,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生,這是他最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在指導學生方面,胡嘉镗副教授表示,恩師啟發式培養方式對自己影響最大、受益最大,如今自己指導學生時也推崇這種方式。
李适宇教授指導學生做研究通常不直接給學生指定具體研究課題,而是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要求學生自己查資料、讀論文、寫綜述、參加團隊組會,在與同門師長交流讨論中碰撞思想火花,引導學生自主尋找興趣點或研究方向,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訓練學生的學術研究方法。他再結合學生的興趣或想法,在教學或項目實踐中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潛能,幫助學生在這個領域或方向走得更深更遠。
胡嘉镗副教授說,學生時代,他非常期待參加課題組會。在組會上,他時常驚歎導師驚人的記憶力,佩服導師廣博的知識面。交談中,導師總能旁征博引,還能結合工作和生活經曆侃侃而談,“我們總能聽到有趣的舊聞轶事,更會不經意間迸發出一些學術的點子”。

在課堂教學方面,多年來,李适宇教授為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講授環境系統工程課程,為研究生講授水環境模拟等課程,用力、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課。2019年,被學院畢業生選為“我心目中的良師”。因教學有方且成績突出,李适宇教授被聘為校級、院級教學督導,為學校和學院教學質量提升工作貢獻力量。

李适宇教授為人處事公私分明、公正無私。一個學生回憶道,在李适宇教授任院長期間,自己曾向學院申請一個訪學日本的項目,“面試過程十分嚴肅,李老師作為面試官,跟完全不認識我一樣”,從姓名、年齡等個人信息到專業問題,一絲不苟,嚴格把關。時常提起這件事情,每每都會肅然起敬。
在江峰教授眼中,導師為人清正、淡泊名利,治學嚴謹、絕不寬縱,待人随和、平易近人。他說,導師為人處世的可貴品質,治學研究中展現的學者風範,都值得我輩學習!
後記:
采訪中,李适宇教授寄語青年一代,長在新時代,要珍惜當下,不負韶華,樹立目标,抓住機會,發奮努力!
通過采訪,我們看到了一位學者的成長曆程,一位環院人的奮鬥曆程,一位教師的奉獻曆程。我們深刻體悟到,人一定要有夢想,要懂得堅守與擔當,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才能走出寬廣的人生道路。
采訪人:王妮 朱彧 童星雨 孫藝嘉
組稿人:童星雨 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