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細作生态學 不拘一格育人才——采訪我院管東生教授
管東生教授是一位有46年黨齡的資深教師,自1984年從太阳集团app首页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從事生态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擔任太阳集团1088vip環境科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多年。為了更好開展“讀懂中國——共話百年奮鬥,争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2022年6月28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環境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黨支部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東校園環境大樓對管東生教授進行了采訪,了解管東生教授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的學習和工作體會,利用老一輩黨員教師的親身經曆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采訪伊始,管老師分享了自己選擇生态學作為研究方向的初心。在大學讀書期間,管老師就對生态學非常感興趣。随後他在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習選擇生态學作為研究方向,并在太阳集团app首页開展了30多年的生态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教學工作中,管老師不斷探索、改進生态學教學方法,擔任廣東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生态學教學團隊負責人,針對生态學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特點,在生态學教學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0多年來一直堅持親自帶領學生開展野外實習教學,即使是近幾年關節疼痛,也不中斷,一直堅持到今年退休。管老師充分總結生态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經驗,并發表在《高教論壇》期刊上,為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和實習基地建設提供指導和借鑒。在研究工作中,管老師長期從事植被生态系統的碳彙研究,得到同行的認可,被推薦擔任中國生态學會理事、國際景觀生态學會中國分會顧問。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這些年所面臨的、需要關注的生态環境問題,管老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區域,過去30多年(1980年-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地面積占比由0.7%提高到17.2%,這些土地利用的變化及其造成的生态影響需要我們去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生态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保護不同類型的生态系統。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态系統類型非常豐富,具有建設良好生态環境的自然條件,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是保護粵港澳大灣區生态環境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作為太阳集团1088vip成立後環境科學系教工黨支部第一任書記,管老師談了他入黨的初心和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工作體會。管老師19歲加入中國共産黨,至今已有46年黨齡。管老師說:“入黨時對黨的感情是非常純真的,當時就想入黨後要在黨的領導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黨的奮鬥目标貢獻自己的一生,這個初心至今不變”。2002年底太阳集团1088vip成立時,學院黨委和支部黨員推選管老師擔任環境科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管老師當時沒有思想準備,但考慮到作為黨員的責任和入黨的初心,管老師承擔起了支部書記的工作。擔任支部書記多年,管老師深感這是一件踐行入黨初心且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環境科學系教工黨支部積極開展支部活動和黨建工作,除了日常的組織生活學習外,還結合工作,組織支部黨員到外地開展黨建活動。例如,曾組織支部黨員到汕尾海豐縣參觀海豐農民革命運動展覽,與海豐縣環保局一起開展黨建工作。前些年,為落實學校黨委開展的“結對子”幫扶工作,環科系教工黨支部三次到湛江市遂溪縣洋青鎮水流村開展“結對子”幫扶活動,由支部黨員個人捐資,給村中學捐了10台計算機、一台空調,還給困難的黨員和群衆帶去了慰問金和慰問品。通過這些黨建活動,提高了支部黨員的思想,也加強了支部的凝聚力。在支部黨員的共同努力下,環境科學系教工黨支部多次被評為院級先進黨支部,管老師本人在2020年被評為“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黨務工作者”。值得欣慰的是環境科學系教工黨支部多年來的工作得到支部黨員的充分肯定,博士後鄭俠飛在2021年1月出站時說“環科支部是他入黨以來待過的最溫馨和諧的支部”,還有好幾位支部黨員表達過類似的感想。


回首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的歲月,管老師談到難忘的事很多,其中,剛留校時作為自然地理專業84級班主任的工作至今仍曆曆在目。在2年的班主任工作期間,管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學生的進步和疾苦,擔當學生與系領導和老師的橋梁,并以身作則,在工作和學習上帶動學生。因此,管老師與這個班的許多學生成了好朋友,這個班的學生也把管老師看作班中的一員。在管老師擔任班主任期間,這個班的進步很快,成為先進班級。為了總結經驗,管老師根據擔任班主任的工作體會,寫了“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做好學生政治思想工作”一文,發表在1988年的《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論叢—教育改革經驗彙編》上。管老師說,擔任自然地理專業84級班主任的工作經曆是他教書生涯中深感自豪的工作。


談到個人教育理念,管老師說:“尊重學生,因材施教是我最主要的教育理念”。管老師在從教之初就很尊重學生,在擔任班主任的體會那篇文章也充分體現了這個理念;因材施教則是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認識的一個教育理念。從教以來,管老師承擔了30多年本科和研究生生态學及相關課程的教學,指導了80多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感覺每個人的特點(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不同,隻要挖掘每個人的特長,使其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就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在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由于管老師踐行“尊重學生”的理念,許多學生畢業後仍不忘恩師,依然與其保持着良好的關系;而踐行“因材施教”的理念,鼓勵學生根據個人特長進行發展,使得許多學生在不同的崗位取得較好的成績。
談到不同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差異。管老師認為,由于學習和科研條件的改善,現在的年輕學生能夠更方便獲取各種參考資料和研究數據,也能夠更快接受新事物。因此,往往能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管老師那代人在學生年代,在學習和研究上有較多的條件限制,參考資料較少,獲取研究數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當年的學生學習很刻苦,工作很認真,感覺上比現在的學生學習和工作更紮實,這點學習和工作精神值得現在的學生學習。最後,關于青年的使命和責任,管老師引用毛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中國留學生時勉勵青年的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的時期,就像早上八九點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經過73年的努力奮鬥,中國人民已經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建設成為初步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目前,我們國家正處于民族複興的關鍵時期,到2050年,我國将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未來的30年正是你們這一代青年人拼搏奮鬥的時期,青年人要擔當起建設強大祖國,實現中國夢的曆史重任,完成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曆史使命。


采訪、撰稿:環境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