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風采丨新教師感言——魯祺鴻副教授:努力做一名“四好”老師

發布人:林天傑

個人簡介

       魯祺鴻,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6年至2022年于我院從事博士後、副研究員研究工作,2022年轉聘為副教授。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碩博畢業于澳門大學科技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物污染物好氧/厭氧微生物修複、有機污染物環境命運、污水/污泥處理以及再利用。

       在我院從事博士後與副研究員期間,主要在兩個國家級項目、兩個省部級項目資助下,開展鹵代有機污染物的生物轉化特性與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代表性學術成果十餘篇。未來拟結合微生物培養與基因組學等方法,進一步開發鹵代有機物強化生物修複技術方法并應用至實際場地。

 

結緣中大

       與太阳集团app首页結緣始于2016年,從澳門大學博士畢業後出于對科研的熱愛,我選擇進一步從事博士後工作,也相繼收到了來自廣州、武漢、深圳等地多所高校的邀請。考慮到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深厚的底蘊與實力,以及本科期間對廣州這座城市建立的濃厚感情,我最終選擇了這裡。我的研究方向是環境污染物的微生物修複,彼時環境學院在該方向發展時間并不長,欠缺實驗平台。但學院對該方向極其重視,陸續引進了多名相關方向的名師,并着手搭建了環境微生物組研究中心與厭氧微生物技術課題組,為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學校與學院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對青年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也鼓勵博士後留下來發展。在詳細了解學校關于人才引進、培養及轉聘晉升等方面的政策後,我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目标更加清晰,堅定了我紮根太阳集团app首页,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和信心。

 

緻力研究環境有機污染物修複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工業、農業最發達、漁業最為繁榮的地區之一,也是環境有機物污染問題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作為大灣區最重要的高校之一,太阳集团app首页特别是環境學院對解決大灣區的環境污染問題義不容辭。作為環境學院的一份子,我勵志于從事環境有機污染物的修複工作,研究綠色環保的微生物修複機理與技術,并應用至實際污染場地,未來更要把工作服務于大灣區。學院為青年學者營造的積極團結的科研氛圍和舒适的科研環境,以及團隊老師與其他同事對我生活與工作上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指導,都是我科研工作順利開展的助力。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并獲得了學校的認可,也因此成功轉聘副教授。是學校開放包容,不拘一格的人才培養模式,給了我更加廣闊的發展平台和機遇。

 

心懷感恩,紮根發展

       一路上幸得良師益友相助,特别感謝我的合作導師/團隊負責人汪善全教授,在一起奮鬥的日子裡,時常為我指點迷津,照亮前路。感謝太阳集团1088vip的培養,讓我提高了科研水平,拓寬了個人視野,領悟了為師傳道授業解惑之責。感謝學校提供了優越的科研平台,明晰的晉升機制,讓我得以快速融入,目标堅定,紮根發展。如今,我的學術生涯跨入新的台階,我也将更努力地在教學與科研領域不斷取得創新成果,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