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鵬教授、陳紹晴教授帶領師生團隊在COP29中國角邊會上闡述我國氣候變化應對新進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于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參會。11月14日,太阳集团app首页工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太阳集团1088vip王鵬教授和陳紹晴教授帶領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赴阿塞拜疆巴庫參會,成功舉行中國角“講述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故事暨以新質生産力打造應對氣候變化新優勢”主題邊會,并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本次邊會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太阳集团app首页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規劃師學會聯合主辦,《環境保護》雜志社、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學院和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共同承辦。

本次邊會邀請了政府、企業、科研院所、NGO組織、媒體等各界人士與會,圍繞新質生産力、城市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加速産業綠色轉型、推動低碳技術創新等主題展開研讨,對外分享中國智慧,講述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故事。開幕式由《環境保護》雜志社社長、總編輯郭媛媛主持,生态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對外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劉峰,生态環境部宣傳教育司新聞處副處長董入雷,中國環境出版集團黨委委員、總編輯何家振發表緻辭。
開幕式後,會議邀請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副主席莫漢•穆納辛格院士(Mohan Monasinghe)、香港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總幹事何志誠、王鵬教授、安踏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林曉斐發表主旨演講。其中,我院王鵬教授從學術角度深入剖析了“雙碳”目标對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推動作用,介紹了我國整體和粵港澳大灣區在光伏、新能源汽車和水資源等行業的新質生産力增量和減碳實踐,提出了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公衆參與和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的建議,強調“雙碳”目标不僅是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更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在報告發布環節,由我院陳紹晴教授牽頭編撰的《全球城市碳中和進展2024》在邊會上正式亮相。這是繼《全球城市碳中和進展2023》報告之後第二次的更新發布,系曆次邊會的一個重要環節。2024年報告對全球主要城市的碳中和目标和合作網絡等進行了全面梳理與追蹤評估,并首次提出了“城市碳中和努力指數”,對全球城市碳中和進展進行多維評估,展示了各地在碳中和領域的成功經驗和現存挑戰,并重點提出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等我國超大城市的技術創新和已取得的減碳進展。報告指出,全球城市碳中和的挑戰和機遇并存,未來在約束制度、核算框架、技術體系和合作機制上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在圓桌對話環節中,湖石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全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PACE)理事長、生态環境部政策研究中心顧問胡濤,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劍橋大學環境、能源和自然資源治理中心研究員孟靖,吉林大學新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宋俊年,香港品質保障局運營總監丁國滔等專家學者圍繞“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主題,深入交流了中國低碳技術的發展情況、綠色技術、未來綠色能源轉型等領域的寶貴經驗。

我國《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指出,“加強對外開放合作,拓展人才培養合作路徑和方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善于講好‘中國方案’的青年科技人才。”此次邊會不僅集中展示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新質生産力方面的決心與行動,還推動了全球氣候治理合作的重要人才交流。在本次COP29大會期間,我院成功聯合主辦了中國角邊會,發布了《全球城市碳中和進展2024》報告,并與其他邊會主辦方進行了積極互動和交流。繼去年在阿聯酋參與COP28之後,這是我院再度參與組織和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邊會,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主動承擔時代賦予責任的重要體現。
未來屬于青年,氣候變化應對看青年。聯合國COP會議及中國角持續為我院學生提供了國際化的學習交流平台,對于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環境領域交叉人才具有重要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