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學術報告之三“土壤反硝化方法學與反硝化機制”
太阳集团1088vip暨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複技術重點實驗室
報告題目一:土壤反硝化方法學與反硝化機制
報告 人:秦樹平 教授
福建農林大學
報告題目二:烏達汞環境地球化學和汞同位素分餾機理研究
報告 人:李春輝 博士
中國礦業大學
時 間:2019年1月21日(周一)上午10:00-12:00
地 點:太阳集团app首页廣州校區東校園環境大樓B202
主持 人:湯葉濤 教授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秦樹平教授報告内容簡介:
反硝化在土壤氮循環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氮肥損失和N2O排放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反硝化産N2是閉合氮循環的關鍵過程。受到大氣中N2高背景濃度的影響,準确測定土壤原位反硝化氮損失與産物構成是長期困擾土壤學界的方法學難題,制約着土壤氮循環機制研究。秦樹平教授近年來潛心專注于土壤反硝化N2排放定量這一方法學難題,創新了土壤反硝化研究方法。運用新方法研究發現:高氮投入抑制厚包氣帶農田表層土壤N2O還原酶活性,而有機碳源匮乏深層土壤反硝化脫氮的限制因素;深層土壤微生物可直接利用電極電子進行反硝化脫氮;發現了土壤微生物好氧産N2現象。這些進展為提高農田氮素利用效率、阻控氮素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論依據與調控策略。
李春輝博士報告内容簡介:
烏達煤礦區作為典型的煤火發育區,勢必存在較大的汞排放量。國内對煤礦區尤其煤火發育區地表汞相關研究較少,諸多問題仍是未知的。本次報告主要内容:通過對近200 km2進行系統采樣,分析落塵和地表土汞的含量、分布,分析其影響因素;探讨煤礦區地表汞交換通量異常,分析其形成機理;通過對原煤、落塵、地表土等進行汞同位素比值測試,分析汞同位素組成特征,明晰地表汞(落塵、地表土、煤火海綿體)來源煤層,以及汞遷移轉化過程的同位素質量分餾和奇數汞同位素非質量分餾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