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學術報告之十五“Understanding the microbial ecology & Managing drinking water bio-safety and bio-quality without Chlorine”
太阳集团1088vip暨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複技術重點實驗室
報告題目:Understanding the microbial ecology & Managing drinking water bio-safety and bio-quality without Chlorine
報 告 人:劉剛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
時 間:2019年06月28日(周五)下午15:30-17:00
地 點:太阳集团app首页廣州校區東校園環境大樓A104
主 持:周忠波 副研究員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報告人簡介:
劉剛,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導,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13年獲得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工學博士學位,随後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員、助理教授,同期在荷蘭Oasen水務公司負責研發面向未來的一步RO法淨水技術。于2018年引進中國科學院工作,現任綠色水技術課題組組長。目前是IWA水安全計劃專家組委員會委員,IWA水健康微生物學專家組委員會委員,IWA-WaterMicro2019年會議組委會委員,國際水協Blue-Green Systems 期刊責任編輯。主要研究領域為基于自然過程的土壤淨水技術、輸配過程中的水質穩定性和水質安全、無氯供水水質保障技術,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中美戰略合作等項目。近幾年在環境領域Water Res.,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報告内容簡介: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工程技術成就之一,供水系統有效的延長了預期壽命、降低了嬰兒死亡率、提升了農業産量和生活品質。盡管如此,飲用水不安全仍是全人類共同的擔心。在全球範圍内,飲用水的處理和傳輸都面臨着不同的挑戰。報告人所在團隊,利用自然的土壤淨水系統,實現廠内處理工藝的短程高效;通過營養物質和病原菌的有效去除,将飲用水水質安全的保障技術從消毒副産物的研究轉向無化學藥劑消毒的水質穩定性研究;在揭示管網微生态成因及控制因素等科學問題的基礎上,指導飲用水的廠内處理和廠外預處理。尤其是管網微生态的形成與控制、管網水質變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為水務公司提供了有效的水質動态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