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術論壇“空氣集水學術與科技高端論壇”

發布人:黃彩娜
活動時間
-
活動地址
線上會議,騰訊會議348-978-874

會議流程:

8:50 - 9:00  開幕式及緻辭     

Paul Westerhoff   教授/院士

王鵬 教授  太阳集团app首页

 

9:00-11:00  報告與交流 

報告題目一:仿生材料的集水特性

報告       人:鄭詠梅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報告題目二:Using hydrogel to harvest water from the air and to improve thermal comfort

報告      人:Tan Swee Ching 副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

報告題目三:AWH: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報告      人:王鵬 教授  太阳集团app首页

報告題目四:太陽能驅動空氣取水

報告      人:宋琰 副研究員  南京大學

報告題目五:空氣取水技術的動力學設計與思考

報告      人:許嘉興 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

報告題目六:空氣制水的産業化探索

報告      人:杜帥 總經理  愛摩威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與會嘉賓簡介:

      Paul Westerhoff,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可持續工程與建築環境學院名譽教授,環境工程Fulton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納米技術水處理研究中心和磷可持續性科學與技術國家科學基金中心的副主任;獲得了多個獎項,包括2020年美國自來水協會A.P. Black獎、2019年NWRI Clarke獎、2017年可持續納米技術組織年度成就獎、2013年ARCADIS/AEESP前沿研究獎和2006年Paul L. Busch獎;擔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雜志的副主編。

      王鵬,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授,工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執行主編,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香港特别行政區水務署咨詢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2009年作為首批創校者加盟沙特阿拉伯的阿蔔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2013到2017年間擔任KAUST環境科學和工程系主任。于2023年獲得阿聯酋國際水獎,在2021年被授予南京大學紫金全興“傑出校友”獎,2020年獲得蘇爾坦王子國際水獎,2020年獲華人環境教授協會科研先鋒獎。

      鄭詠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主要科技成就包括:揭示了生物表面梯度界面動态浸潤性調控以及多梯度協同效應機制,發現了生物界面多梯度引發的自驅動、自能量的濕控原理,開發了多梯度界面及多級結構在動态浸潤性調控、淡水收集、防覆冰、流體輸運等方面的應用。在Nature、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dv. Funct. Mater.、Chem. Eng. J.、Small等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SCI)140餘篇,封面亮點報道15篇,總引用11214次,H因子47。論文獲得了頂級期刊論文(Nature、Nature MaterialsandScience等)的引用。2020年-2021年被譽為愛思唯爾高倍引學者。撰寫英文專著2部。授權專利17項。2016年獲得國際仿生工程學會(ISBE)突出貢獻最高獎。2022年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立德樹人”優秀獎。

      Tan Swee Ching,于劍橋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随後于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進行博士後研究,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他曾于惠普公司擔任激光加工與設備工程師,幫助公司降低至少40萬美元的年運營成本,并将其所在部門的産能提高 35%,并被惠普公司授予傑出成就獎。他同時也是專注于超吸濕材料的Ultra Dry公司的創始人。陳瑞深博士已在 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Sustainability、Joule, EES、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Science Advances 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衆多優秀論文,同時也是Device、Scientific Reports、Energy Technology期刊編委。

      宋琰,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副研究員,長期從事微納結構光熱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在微結構光熱材料合成、限域水結構表征、太陽能碳基空氣取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江蘇省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Water,Advanced Materials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并授權中國發明專利數項。

      許嘉興,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長期從事太陽能吸附式空氣取水技術研究。曾入選全國博士後創新人才計劃和上海市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後面上基金等項目,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篇)、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Central Science等國際期刊發表多篇SCI論文,授權/公開國家發明專利8項。

      杜帥,博士,愛摩威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AtmosWell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位于大零号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專注于不同場景空氣制取飲用水的産品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産品覆蓋高濕地區和低濕地區,實現飲用水獲取的分布式和靈活性。

 

論壇内容簡介

      随着全球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尋找新的水資源和利用方式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中,空氣汲水作為一種創新的水資源獲取技術,在近年來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為此,我們特此舉辦“空氣集水學術與科技高端論壇”,旨在彙集全球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空氣集水技術的基本原理、材料與理念的創新、應用技術與實踐領域的革新等方面,共同探讨空氣汲水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我們在此誠摯地邀請與歡迎國内外學者、企業代表、媒體、政府機構代表等撥冗出席,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與技術觀點,推動空氣集水學術與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