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術報告“污水資源化:回收嘛,為什麼,在哪兒?”
太阳集团1088vip暨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複技術重點實驗室
報告題目:污水資源化:回收嘛,為什麼,在哪兒?
報 告 人:郝曉地 教授
北京建築大學
時 間:2024年09月09日(周一)下午15:00-17:00
地 點:東校園環境大樓A206
主 持:呂慧 教授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報告人簡介:
郝曉地,北京建築大學教授,從事污水處理教學與科研工作。2001年10月獲得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博士學位(導師: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自2009年10月起擔任《Water Research》區域主編(Editor)至今;連續幾年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世界排名前2%科學家(環境科學領域)排行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被北京市教育工委授予“首都教育先鋒科技創新個人”稱号(2009)、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自然科學)一等獎(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特别貢獻獎”(201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14年)。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可持續污水處理技術、污水處理運行模拟優化技術、污水處理磷回收技術、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承擔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其它國家級和數十項省部級與橫向項目;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收錄文章100篇。著有《可持續污水-廢物處理技術》(2006)、《磷回收概觀與磷回收技術》(2011)、《污水處理碳中和技術》(2014)、《藍色經濟下的水技術策略》(2020)、《城鎮水務系統碳核算與減排路徑技術指南》(2022)等著作/指南。
報告内容簡介:
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所帶來的生存威脅以及自然資源枯竭使得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備受關注。污水淨化/處理盡管最終可以保護人類健康,但過程卻導緻物質熵增,根本上卻進一步惡化了生态環境。從污水中回收資源而非摧毀之是減緩熵增、甚至實現逆熵增的有效途徑。污水資源化是将看似一無是處的“廢物”資源化為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産品并予以回收與利用,包括有機質、氮、磷、能源和水資源等。然而,有關從污水中回收什麼資源、從哪兒回收以及為什麼回收?這些問題在學界和工程界還存在不少争議。本講座将基于團隊往期多項研究,以助同行明晰污水潛在資源“是什麼、在哪兒和為什麼(What, Why 和Where, 即,W3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