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術報告“亞中尺度鋒面對副熱帶流渦區生物碳泵的增強作用”
太阳集团1088vip暨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複技術重點實驗室
報告題目:亞中尺度鋒面對副熱帶流渦區生物碳泵的增強作用
報 告 人:郭銘先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時 間:2024年09月22日(周日)上午9:30-12:00
地 點:東校園環境大樓A104
主 持:胡嘉镗 教授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報告人簡介:
郭銘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畢業于太阳集团1088vip,獲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海洋中小尺度動力過程生态效應,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期刊發文揭示了亞中尺度動力對浮遊植物種群結構的調控機制,以及對海洋碳輸出效率的增強效應。
報告内容簡介:
海洋中尺度渦旋和亞中尺度動力過程是副熱帶流渦區營養鹽垂向供給的關鍵途徑。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尺度渦和亞中尺度過程的加強能夠帶來營養鹽的垂向供給,促進真光層的初級生産力。然而,由于在中小尺度上進行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連續高頻觀測極具挑戰,目前對中尺度和亞中尺度等動力過程的碳輸出效應依然缺乏明确的認識,這限制了對副熱帶流渦區固碳能力的準确估算。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利用攜帶了生物地球化學傳感器的剖面漂流浮标,捕捉并量化了北太平洋副熱帶流渦區中尺度渦旋和亞中尺度鋒面動力演化過程對弱光層顆粒有機碳(POC)輸出通量及垂向傳輸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亞中尺度過程能顯著提高POC通量在弱光層的傳輸效率,從而導緻更多的POC向深海傳輸。這一發現對于深入了解中小尺度動力過程與海洋碳循環之間的相互關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