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周日)下午15:30 -17:30趙震教授、戴洪興教授 2016年學術報告之二十一“多孔催化劑上典型揮發性有機物的氧化消除”
報告題目 一:石油燃料高效潔淨利用催化劑的設計
報告 人:趙震 教授
中國石油大學
報告題目 二:多孔催化劑上典型揮發性有機物的氧化消除(The Oxidative Removal of Typic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ver Porous Catalysts)
報告 人:戴洪興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
時 間:2016年9月25日(周日)下午15:30 -17:30
地 點:太阳集团app首页東校園環境大樓B206
主 持:黃海保 副教授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報告人簡介:
趙震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沈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沈陽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能源與環境催化研究所所長,遼甯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主任。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兼任中國化學會催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稀土學會催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内燃機學會油品與清潔燃料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能源學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綠色經濟協會高級專家顧問;《科學通報》中文版(化學)、《工業催化》、《石油科學通報》、《山東化工》、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Petroleum Science和“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等雜志編委或編委會副主任。
1996年7月及1993年7月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分别獲理學博士與碩士學位,1987年7月于東北師範大學獲化學專業學士學位;于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間先後赴日本國立資源和環境技術綜合研究所、大阪工業技術研究所、美國裡海大學和阿克蘇-諾貝爾化學公司(紐約)中心研究院從事能源轉化催化與環境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2002年11月加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轉化與利用中的環境催化、石油煉制與化工催化和固體表面化學。近年來,作為負責人主持完成或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科技部863主題及專題課題、教育部支持留學歸國人員科學研究和實驗室建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和中石油基礎和應用研究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以上二十餘項科研任務。已在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J. of Catalysis; Applied Catalysis A&B等國内外著名化學化工期刊發表(或合作發表)論文280餘篇,其中,國際英文期刊論文200多篇;發表的文章被引用4500多次,其中他引3200餘次;2014和2015年度連續入選艾什維爾公司公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申請發明專利32項,其中22項已獲授權。在國内外催化相關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Keynote及邀請報告20多次。目前已培養(或聯合培養)博士25名,培養碩士56名,其中,1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名博士獲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4名博士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優秀博士論文。
戴洪興教授:1987年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化工系化學工程專業, 1990年獲北京工業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系多相催化研究方向工學碩士學位,2001年獲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化學系理學博士學位。1990~1998年在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系任教。自2001年4月起, 先後在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化學工程系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化學部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分别師從于表面科學與催化專家Chak Tong Au教授(“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主編)和Ching Fai Ng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前校長)以及世界著名催化專家、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Alexis T. Bell教授(“Catalysis Review-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主編)和美國工程院院士Enrique Iglesia教授(“Journal of Catalysis”前主編)。
2003年9月受聘于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化學化工系, 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系主任,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碩士學科責任教授,化學工程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負責人。2005年入選北京市高校“拔尖創新人才”計劃,2012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稱号。2014年和2015年入選愛思維爾中國化學工程領域“高被引作者”榜單(8篇ESI高被引論文),獲 “Journal of Catalysis”、“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Catalysis Today”、“Catalysis Communications”和“Wiley-VCH ChemPucSoc Europe”等國際學術期刊的傑出論文審稿專家稱号。
現擔任中國化學會催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和中國能源學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 擔任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主編(Editor-in-Chief)、“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s”共同主編(Co-Editor-in-Chief)和“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編輯(Editor), 兼任100餘種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共發表SCI論文200餘篇(JCR一區論文50餘篇), 包括發表在Journal of Catalysis(15篇)、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12篇)、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4篇)、Nano Energy(1篇)、Small(1篇)、ACS Catalysis(2篇)、Nanoscale(5篇)、ChemSusChem(1篇)、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4篇)、Inorganic Chemistry(5篇)、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17篇)、Catalysis Today(17篇)、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6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4篇)等影響因子高于3.0的論文130餘篇以及綜述論文10餘篇;主編和合編教材或參考書7部(其中包括2部英文專著中的章節), 獲授權發明專利70餘項(含2項美國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