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風采 │ “我心目中的良師”趙姗姗:以學生為本,傾心育人,潛心科研,用心服務
編者按:
為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尊師重教優良傳統,展現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精神風貌,引導教師争做“四有”好老師,營造良好的教風學風院風,學院陸續推出獲評“我心目中的良師”的教師專題報道。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環境工程系趙姗姗副教授。

趙姗姗,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處理膜材料與膜過程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7項,發表SCI論文17篇,擔任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和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期刊的青年編委。承擔本科生專業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環境工程進展》,以及研究生課程《專業英語》、《膜分離技術及其應用》等教學工作,獲2020年太阳集团app首页青年教師授課大賽三等獎,2021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2021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班主任。
守初心、擔使命,擔當學生的引路人
趙姗姗副教授讀書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教師,她深知,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素養,才能更好地将知識傳授給學生,引領學生開拓創新。2018年入職之初,剛開始承擔教學工作的她有些吃力。為了彌補教學經驗的不足,她課前會做充分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教學資料、做課件、寫講稿、進行試講,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她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例如,借鑒于資深老師的“科教融合”經驗,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和學生分享科學研究的前沿進展,開拓學生視野,激發科研興趣。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微信公衆平台開展翻轉教學,嘗試鼓勵學生主講,引導學生查閱最新文獻,撰寫學習稿件,推送到課程公衆号,與同學們分享。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科研的好奇心及學習的主動性,鍛煉了學生文獻閱讀、英文翻譯及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

作為班主任的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關愛學生成長,堅持與學生開展一對一談話,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态,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增強班級凝聚力。她所帶領的2018級環境工程2班學風優良,在各個方面表現優異,連續兩年獲得學校“五四”紅旗團支部稱号,深造率高于80%。

重科研、善引導,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科研上,趙姗姗副教授長期從事水處理膜材料與膜過程研究工作,在分離膜制備、改性及膜污染控制與機理分析領域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科研能力。作為一名追夢人,她在自己熱愛的教學和科研事業中努力耕耘,帶領學生一起,研發新型膜材料,努力攻克膜法水處理領域的瓶頸問題。從查閱文獻、選定課題方向、制定實驗方案到分析數據、讨論成因、撰寫論文……時刻關注學生的進展,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她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培養方案,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給予學生關愛,和學生一同成長,培養學生的膽識、擔當和創新能力。她不僅是學生科研上的引路人,是學習上的榜樣,還是生活上的朋友,是學生的“良師益友”。
有責任、勇擔當,為學科建設做貢獻
在日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之餘,趙姗姗副教授還積極參加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熱心服務師生,為學科建設做貢獻。先後到重慶、貴州等地參加招生/招聘宣傳工作,協助環境工程系完成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專業)申請材料撰寫及整合工作,協助學院準備水利部重點實驗室申請材料工作。同時,積極參加社會服務與應用實踐,參與科研與工程項目評審,與企業對接,圍繞相關環境問題,協助解決企業難題。

自2020年至2022年,趙姗姗副教授連續三次獲評“我心目中的良師”。她表示,自己隻是身邊衆多優秀教師中的一員,她将繼續秉承“教育為本、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追夢、逐夢、圓夢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砥砺前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與學生共同成長,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