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丨環境學院2021級本科新生教育系列活動

2021年9月16日下午,我院副院長王詩忠教授、黨委彭靈靈副書記及肖葉副教授、王雅斐副教授、王成副教授、李若泓副教授4位2021級本科新生班主任前往深圳校區,與2021級本科新生見面交流并組織了新生集中培養專題宣講會、送清涼活動、搬遷動員會及各班班會。

宣講會由副院長王詩忠教授主講,王院長先從學校的曆史和文化開始了介紹,介紹内容包括了學校的創辦簡史、校訓校徽校歌、當前學校的狀況等。

 

王詩忠副院長宣講

接着王院長具體闡述了學校新生大類集中培養的特點和要求,從整個培養教學體系包括教學團隊、課程設置和分班等各方面進行了介紹,同時也将之後分流的方式和情況進行了說明,幫助新生了解大類集中培養的情況,盡快融入學習和生活。宣講的最後,王院長對新生們提到了大類集中培養的目标,建議同學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并認真思考和規劃大類集中培養下的學習和生活計劃。

宣講會後,老師們為2021級新生們派發了清涼飲料,在慰問和關心的同時,鼓勵同學們在下來的時間繼續努力參加新生入學軍訓活動。

 

送清涼活動現場

随後,由肖葉副教授、王雅斐副教授、王成副教授、李若泓副教授4位班主任分别組織各班召開新生第一次班會,通過班主任和新生同學們互相介紹交流,加深了解,同時組織了班委的競選,經過一輪激烈的角逐,選出一批優秀的學生幹部。

按照學校今年2021級本科新生的培養部署,新生前往深圳校區報到并進行一個月的軍訓活動後,集體搬遷至廣州校區南校園開展一年級的學習和培養。本次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由彭靈靈副書記主持搬遷動員會,介紹了搬遷的時間計劃和安排,要求同學們統一聽從指揮,安全有序地完成搬遷工作。

 

彭靈靈副書記

至此,我院本次内容豐富的2021級本科新生教育系列活動到此圓滿結束,希望新生們能盡快适應和融入大學的學習生活,步入人生新階段,明确目标,展現自我,開啟新征程。

教育教學成果獎│基于SIM育人理念的環境學科本研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創新實踐

       近日,在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2021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獲獎項目中,由我校太阳集团1088vip完成的“基于SIM育人理念的環境學科本研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創新實踐”榮獲二等獎。該成果由呂慧教授主持,趙姗姗、孫連鵬、王詩忠、孟凡剛、楊欣、李傳浩、彭靈靈、林天傑、黃雄飛等老師共同完成。

       自2002年太阳集团1088vip成立以來,學院立足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行業需求、服務學生發展,聚焦學科前沿,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領袖氣質的工程人和家國情懷的中國人”為人才培養目标,秉承“厚基礎、促融合、重實踐、求創新”的人才培養方針,構建了以 “立體育人(Stereoscopic Education)、創新育人(Innovative Education)和多維育人(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SIM育人理念為核心的本研貫通人才培養新體系,開辟了綜合類院校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新途徑。

基于SIM育人理念的環境學科本研貫通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創新實踐總體思路圖

        一、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傳統環境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重智育而輕德育的問題。傳統教學中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略了德育教育與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性。而如何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好職業規劃,尤為重要。

     (2)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矛盾。傳統的環境學科教學重視課本理論教學,實驗、實踐和實習由于受到時空、場地限制較難開展,畢業生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創新和工程實踐能力差,難以勝任工作。

     (3)本研培養不連貫,難以滿足創新性、高層次、複合型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對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本研貫通培養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二、突破瓶頸,構建基于SIM育人理念的環境學科本研貫通人才培養新體系

      1.立體育人,堅持思想和文化引領,實現德智并育

  • 強化思政教育,德智并舉育英才。思政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環境學院搭建了思政教育平台,結合專業特色,努力讓思政走進每一個課堂,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科學論斷在課程中進行深刻诠釋,加強對學生價值取向、愛國情懷、理想信念、專業自信、能力提升、職業發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導。同時,自2015年,學院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暨青馬學堂,開展理論學習、紅色教育和實踐鍛煉十餘次,已累積培養青年政治骨幹約100人,以青馬學員帶動整個學院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熱潮,做到思想和文化引領。
  • 課堂實錄照片及課程思政ppt展示

  •  青馬學堂活動照片            青馬學員參加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賽

  • 構建立體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工程實踐能力。本着“厚基礎、促融合、重實踐、求創新”的人才培養方針,基于一個學科、三類課程和五項實踐,構建了“夯實基礎-強化專業-創新實踐-綜合提升-本研貫通”的立體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工程實踐能力。
  • 構建全員育人立體網絡格局,實現全過程培養與全方位覆蓋。構建了由校内人員、行業人員和校友組成的三位一體全員育人立體網絡格局,實現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過程培養與全方位覆蓋。例如,每月開展一次院長午餐會,每次邀請2-3名學院領導與教師,針對不同主題為學生答疑解惑,溫暖學生心靈,關愛學生成長;實踐課程實施校企“雙導師”制度,邀請設計院、大型環保公司經驗豐富的高工作為企業導師,為學生和青年教師開展專題技術講座,講授工程前沿,輔導創新創業實踐;舉辦成長論壇,邀請傑出校友分享科研與創業經曆,為學生成長樹立學習的榜樣。

     

         2.創新育人,堅持思維和實踐引領,實現本研貫通

  • 基于互聯網+”開創智慧教學新模式,培養創新思維。學院建有廣東省虛拟仿真教學示範中心,構建了具有擴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虛拟仿真教學共享和網絡管理平台,創建了“課堂-實驗-實習-工廠-仿真”一體化的雲端教學新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從“理論型”人才到“理論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轉變。獲得了一項國家級一流課程、兩項教育部新工科項目,成功舉辦了三屆全國環境虛拟仿真設計大賽。
  •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虛拟仿真軟件       學生通過虛拟現實技術進行沉浸式體驗

  • 第三屆全國環境實踐虛拟仿真創新設計大賽合影

  • 本研貫通培養,提升創新能力。針對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實踐能力缺乏等問題,以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為抓手,提出本研貫通培養。自2005年開始,開展研究性學習,至今已開展十四屆,本科生參與率高于80%;鼓勵和支持本科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4-2020年共獲批157項;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以賽促學,每年舉辦多項科技競賽,例如“環境風雲”實驗技能大賽、“東方仿真杯”環境實踐虛拟仿真大賽、“環保之星”挑戰賽、“電子垃圾大作戰”、展示交流大賽等;此外,自2007年起,每年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 政産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育人,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科教融合,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2015-2020年間,承擔各級教改項目76項,發表教改論文9篇。校企融合,以需求為牽引,促産學研用協同育人。目前,學院共建立14個産學研實踐教學基地,與8家大型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協同育人合作協議。“政産學研用”融合,開展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實現協同育人。

        3.多維育人,堅持能力和活力引領,實現協同培養

       通過思想育人、創新育人、實踐育人、文體育人、全程育人五個維度,實現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本研貫通式全程培養。每年組織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例如師生聯誼賽,每年學生體測達标率98%以上。2007年成立天籁之音合唱團,獲得多項省部級獎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師生籃球聯誼賽                                                 天籁之音合唱團

       三、開拓創新,開辟綜合類院校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新途徑

       1.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果顯著

       經過十餘年的探索與實踐,SIM育人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成果。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兩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5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17項、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建設了産學研實踐基地14個、編寫環境學科教材10餘部。

        2.學生創新與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優秀畢業生綜合素質高

       基于SIM育人理念的本研貫通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學子,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顯著提升,2014-2020年本科生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57項,近三年本科生參與發表研究論文46篇,近五年本科生參加國内外大賽獲獎89項,深造率由實踐檢驗期前的33%上升到70%以上(2021年),每年的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從畢業生跟蹤調查反饋的信息來看,用人單位對本學院畢業生的專業素質、理論功底、專業技能、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滿意度為90分以上。

       3.成果影響面廣,形成了示範作用

       太阳集团app首页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2021年軟科一流學科排名全球第40名,環境與生态學ESI學科排名進入了全球0.16%,居全國第七位,為我國環境學科人才培養起到了示範作用,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生态環境保護與生态文明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基于SIM育人理念的本研貫通人才培養體系開辟了綜合類院校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新途徑,可以應用于其他工科專業,産生更大的效果。

       多年來,太阳集团1088vip立足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地方經濟發展,圍繞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領袖氣質的工程人和家國情懷的中國人”的人才培養目标,勇于開拓創新,堅持德育與智育并重、理論與實踐融合,在建設世界一流的環境學科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我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研讨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9月7日上午,我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東校園環境大樓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研讨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教工黨支部書記參加會議。會議由學院黨委書記甘遠璠主持。

專題學習研讨現場

甘遠璠書記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為環境學院的師生,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時,我們要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注重方式方法,有效融入融合,循序漸進推動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腦入心。

孫連鵬院長強調,我們要認識生态保護的重要性,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追求高質量的發展。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一方面,作為環境保護的研究者,要針對我國生态環境面臨的關鍵問題,努力把研究成果轉化成生态實效,切實服務國家、地方和人民。作為環境保護的教育者,要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課堂、融入日常,引導學生練就過硬本領,緻力于我國環保事業。

湯葉濤副院長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态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态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和财富”。作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我們要立足科研實際,堅持“四個面向”,發揮專業優勢,為“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作出更大貢獻。

王詩忠副院長談到,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環境領域的科研教學工作者,在科學研究方面,我們要“深耕細作”,保持創新活力,同時要加強地方服務水平,保護一方生态環境;在教育教學方面,我們要潛心教書育人,培養一代代優秀的環保人才。

彭靈靈副書記認為,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者,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形勢政策課等課程中做好學生的思政工作,特别是大一新生的思政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發揮榜樣精神力量,引導學生增加專業認同感、使命感,立志為生态文明建設書寫青春贊歌。

李傳浩院長助理說道,作為環境學院師生,深感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專業所學,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态保護和民生保障相協調,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

呂慧院長助理談到,作為環境保護專業的教師,要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環境問題,結合自身研究領域,不斷攻堅克難,強化轉化運用,切實為大灣區的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環境科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方晶雲教授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态環境,是“國之大者”。作為環境專業的一名教師,更應系統學習、深入踐行、廣泛傳播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導學生堅持生态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

環境工程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孟凡剛教授談到,踐行環保理念,就要堅定不移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以生态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環保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個人發展事業與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融為一體,為生态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環境科學研究所教工黨支部書記王志剛副教授表示,要想保護好生态,就離不開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堅持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作為環科所的一員,我們要發揮專業所長,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管理服務黨支部書記黃彩娜認為,作為一名高校行政人員,要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提升行政素養和業務水平,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力配合學院培養更多優秀的環保人才。

我院與廣東大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召開校企合作座談會

       9月1日,我院與廣東大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能環保)在學院大樓A201召開校企合作座談會。座談會由院長助理呂慧主持。

       我院院長助理呂慧介紹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團隊建設、國際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情況,并着重介紹了學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就水環境與污染治理、土壤環境與污染修複、大氣環境與污染治理、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環境管理與規劃等五個方面進行了重點介紹,希望能與大能環保找到更多共同合作的契合點。

       大能環保技術經理喇玉桃介紹公司發展曆程、主要業務領域及産學研合作需求,并以具體案例介紹了在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水污染治理等項目的運用效果及情況。

       在自由交流環節,雙方就産學研合作的具體内容,如實踐基地、項目合作、人才培養、獎學金設置等進行交流探讨,形成共識。

       在總結講話中,大能環保總經理修佳佳表達了與我院合作的意願,希望通過校企合作将學校學院前沿技術轉化應用到實際中,提升企業科技競争力。

       我院院長孫連鵬表示,接下來雙方構建起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希望依托雙方特色和優勢,切實落地相關項目,推動雙方在人才培養、産學研項目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廣東大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壯亮、投資運營總監周曉輝、總經理助理何麗萍、工程師彭鴻祥,我院副院長王詩忠參加了會議。

第九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師教學競賽初賽暨太阳集团1088vip2021年教師教學競賽順利舉行

   825日,我院在廣州校區東校園環境大樓B202舉行了第九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師教學競賽初賽暨太阳集团1088vip2021年教師教學競賽。學院領導、專家評委、參賽教師,以及前來觀摩學習的青年專任教師、博士後、專職科研人員等近50人參加活動。此次競賽由學院副院長王詩忠教授主持。

我院舉行第九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師教學競賽初賽暨太阳集团1088vip2021年教師教學競賽

    教務部質量處副處長姚道新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張雁教授,我院校級教學督導李适宇教授,院級教學督導管東生教授、魏在山教授、何春教授、劉玉副教授等7人擔任此次競賽的專家評委。
    競賽啟動儀式上,姚道新副處長表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學校将舉辦第九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師教學競賽,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十二字人才培養目标,以“上好一門課”為競争理念,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他表示,很榮幸能有機會與太阳集团1088vip的青年教師共同交流,期待各位參賽教師的精彩表現,并預祝大家取得好成績。

教務部質量處姚道新副處長緻辭

    學院黨委甘遠書記在緻辭中代表學院感謝教務部一直以來對學院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謝各位專家評委的辛勤付出。他回顧了學院曆年來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全院教師特别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技巧和水平,引導教師努力上好專業課,同時做好課程思政建設,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學課堂,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希望,選手們能賽出特色、賽出水平,代表學院在學校競賽中脫穎而出,更期待大家能沖出中大,在更高水平的競賽中為學院、學校争光。

學院黨委書記甘遠璠緻歡迎辭

         王詩忠副院長介紹了此次教師教學競賽的賽制原則、評分标準及注意事項等。

随後,進入教學競賽環節,每位參賽教師需在20分鐘内完成課堂教學的講授。競賽分專業課程組和通識教育組進行,晁元卿、彭星星、夏德華、彭逸生、曹越、曹英傑、曹建平、黃裕熙等8位副教授作為專業課程組選手進行授課,依次講授了“環境微生物技術及應用”“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植物學及實習”“生命科學導論”“地下水污染及調查方法”“大氣環境學”“高等水處理”等課程的相關節段;胡卓鋒副教授作為通識教育組選手進行授課,講授了“Photoshop基礎與論文繪圖設計技巧”課程的相關節段。在課堂教學中,參賽教師們展示了各自的專業水平、教學思路、授課技巧,展現出精心備賽的态度、認真競賽的闖勁、青春蓬勃的朝氣。

9位參賽教師進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後,張雁教授作為專家評委代表進行了點評。她充分肯定了參賽青年老師們的授課展示,并從課堂設計、PPT展示、授課技巧、課堂互動等方面提了中肯的建議和意見,并結合自身教學工作分享了教學經驗。

張雁教授作為專家評委代表對選手表現進行點評

         此次競賽教學課堂前,參賽選手們認真準備了教學大綱和教學課程設計,課堂教學後在指定課室和規定時間内完成了教學反思材料的撰寫。大賽将教學設計方案、課堂教學、教學反思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價,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勝獎3名,其中,曹越副教授榮獲一等獎,曹英傑副教授、曹建平副教授榮獲二等獎,夏德華副教授、彭逸生副教授、彭星星副教授榮獲三等獎,黃裕熙副教授、晁元卿副教授、胡卓鋒副教授榮獲優勝獎。甘遠書記為獲獎教師一一頒發了榮譽證書。

甘遠璠書記為獲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我院以舉辦第九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師教學競賽為契機,圓滿舉辦學院首屆教師教學競賽,既為學院青年教師搭建教育教學交流平台,又為參加學校教師教學競賽選拔優秀參賽教師。學院将探索更多有效形式進一步提升學院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學院領導、專家評委和青年教師合影

我院召開人才培養工作會議

       7月17日,我院在廣州校區東校園環境大樓召開了以“堅持立德樹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題的人才培養工作會議。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全體專任教師、黨政管理人員60餘人參會,生命科學學院張雁教授應邀參會。會議由副院長王詩忠主持。

  我院召開人才培養工作會議    

      17日上午,孫連鵬院長在緻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以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就要有“育人者先育己”的意識,努力增強自身能力水平,在交流研讨中促進提升,為學院發展添磚加瓦。

 

孫連鵬院長緻辭

       随後,會議圍繞課程思政建設、本科生全面導師制、研究生培養、班主任工作、師德專題等進行經驗分享及政策解讀等。

生命科學學院張雁教授(上圖)、我院黃海保教授(下圖)作課程思政建設分享

      張雁教授及黃海保教授就課程思政建設分别進行了經驗分享,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維度,結合各自教授課程的案例,生動介紹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分享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理念與具體舉措,強調要在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如鹽溶于水一樣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

 王詩忠教授作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相關文件政策解讀  

      王詩忠教授着重解讀了學院本科生全面導師制工作實施方案,以及涉及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規定、碩博研究生培養規定等研究生培養工作相關文件政策,希望教師們能認真學習文件政策精神,強化責任擔當,對自己負責,對學生盡責,培養好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

彭靈靈副書記介紹學院班主任工作細則

李傳浩院長助理就班主任工作進行經驗分享

      彭靈靈副書記介紹了學院班主任工作細則,希望更多年輕教師和資深教師加入班主任行列,充實學院德育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骨幹力量,為學院學生健康成長提供高質量的指導和引導。随後,“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班主任”獲得者、院長助理李傳浩教授就從事班主任工作進行了經驗分享。

甘遠璠書記作師德專題教育動員并宣傳學習師德優秀典型先進事迹

      接着,甘遠璠書記進行了師德專題教育動員,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師風的重要論述,強調全院教師要做到“三個牢固樹立”,堅持“四有”好老師和“六要”标準,努力做好“四個引路人”、做到“四個相統一”。他帶領與會教師學習了黃大年、李保國、王紅旭等師德優秀典型先進事迹,号召大家要見賢思齊,學習先進典型,學習身邊人身邊事,在教書育人中對照檢視,不斷促進提升。

      大會還就暑期疫情防控工作、宣傳陣地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學院搬遷工作、公共用房使用管理和用電收費管理等工作進行了文件解讀和部署安排。

分組讨論現場

分組召集人彙報

      17日下午,與會人員圍繞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了分組讨論,各小組讨論熱烈。4個小組召集人楊欣教授、李傳浩教授、梁詠梅副教授、黃海保教授一一就各組讨論情況進行了彙報,大家圍繞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課程名稱、課程形式等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

      王詩忠副院長表示,學院将吸取有益建議和意見,繼續完善學院研究生培養方案。同時,學院将采用更多形式集思廣益,希望全院教師們以主人翁精神積極為學院發展建言獻策。

與會人員合影

      此次人才工作會議是學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落實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有力舉措;也是學院凝聚教師共識,凝心聚力促發展的有效形式。

太阳集团app首页第十二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太阳集团1088vip分論壇順利舉行

      7月16日,太阳集团app首页第十二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太阳集团1088vip分論壇在廣州校區東校園環境大樓舉行。本次分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十位來自國内外高校或科研機構優秀青年學者應邀參加。學院人才引進工作小組成員及相關教師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由院長助理李傳浩教授主持。

                                                                 太阳集团1088vip分論壇現場

      首先,學院院長孫連鵬教授代表學院對參加論壇的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參會學者介紹了學院學科發展曆程、學科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情況,誠摯邀請各位人才加盟我院,共築環境夢。

      在随後的學術報告環節,各參會學者圍繞個人教育科研經曆、研究成果、研究及教學規劃等做了精彩的報告。學院人才引進工作小組的專家圍繞學者們的研究進行提問,并展開交流。院長助理李傳浩教授向參會青年學者分享了求職經驗與建議,鼓勵優秀年輕學者加入我院相關團隊,共同參與學院建設

      青年學者論壇不僅是我院國際學術交流的平台,也是我院人才引進的重要平台,期待廣大青年才俊加盟太阳集团app首页,加入我院,一起攜手共謀發展、共創新的輝煌。

【黨史學習教育】湯葉濤副院長講授黨史專題黨課

       6月28 日上午,我院副院長湯葉濤教授在東校園環境大樓B204講授了主題為“為世界謀大同:新中國外交的光輝曆程”的主題黨史專題黨課,管理服務黨支部及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生黨支部黨員參加活動。

湯葉濤副院長講授黨史專題黨課

       湯葉濤副院長圍繞“站起來的雄獅:獨立自主”、“富起來的巨龍:和平發展”“強起來的中國:民族振興、人類大同”三個階段,闡述了新中國外交的發展曆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國外交進入全新時代,逐步确立了以和平為宗旨、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七八十年代,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的重要論述,中國外交政策以不結盟為核心,提倡和平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确把握當今國際形勢,做出“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論斷,逐步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期間,湯葉濤副院長介紹了各階段中标志性曆史事件的背景、經過及意義等,并結合自身經曆及認識、環境學科專業特點等分享了切身體會。

       湯葉濤副院長指出,黨的對外工作因黨而立、因黨而興、因黨而強,始終同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相連。回望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以來,從倡導“求同存異”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提出“三個世界”理論及“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再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挑戰新形勢,中國共産黨始終秉承為世界謀大同的理念,向世界提出“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他強調,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每個人都要力所能及為構建和諧世界而努力奮鬥。

       此次專題黨課内容詳實、脈絡清晰、深入淺出,課堂氛圍嚴謹而活躍,理性又不失幽默。管理服務黨支部黨員趙曼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外交發展曆程體現了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過程,弱國無外交,我們要珍惜當下,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貢獻力量。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生黨支部黨員魯加南認為,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要學好百年黨史,激發奮進偉力,立足實際,守正創新,為祖國繁榮發展添磚加瓦。

 

(作者:趙麗麗)

我院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

       7月1日下午,我院在東校園環境大樓A206組織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各黨支部支委代表,黨務秘書,輔導員等參會。座談會由學院黨委書記甘遠璠主持。

與會人員一緻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回顧了我們黨百年奮鬥的光輝曆程,展望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擲地有聲、醍醐灌頂、催人振奮!聆聽時倍感驕傲與自豪,激勵與鼓舞,更感重任在肩膀,吾輩自當發奮圖強,接續奮鬥。

甘遠璠書記指出,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感自豪與自信,更感責任與擔當。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征程上,我們要以史為鑒,用曆史映照現實,堅持做到“九個必須”。學院黨委要積極響應黨的号召,履行好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結合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師生學細學深學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環境學院的師生,要結合學科特點,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推進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增強生态文明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更好為祖國綠水青山事業做貢獻。

湯葉濤副院長表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創新發展之路,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在新的曆史時期,在新的發展征程,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立德樹人,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王詩忠副院長談到,跟随習近平總書記回顧百年黨史,同時也回顧了百年國家發展史,百年生活變遷史,深刻感受到這一百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争,進行了偉大的實踐探索。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要銘記英雄,珍惜當下,聽黨話、跟黨走,在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隻争朝夕,不負韶華。

彭靈靈副書記表示,黨中央号召全體黨員要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争取更大榮光。我們特别是青年學生黨員要努力用實際行動響應号召。作為學生工作者,要認真系統思考如何做好學生日常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在今後學習生活中書寫“強國有我們”的壯志豪情!

呂慧院長助理談到,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始終感恩黨的培養,盡自己所學所能,服務于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

環境工程系教工黨支部書記、系主任孟凡剛教授認為,通過學習,要充分認識黨的曆史的重要性,銘記曆史,從黨史中汲取養分;以史為鑒,從黨史中領悟啟迪;開創未來,從黨史中繼承發揚。要充分認識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我們來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要為人民利益而謀,為民族命運而戰。要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非凡意義,它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法寶,我們要繼續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方法,推動學習工作走實走深。

環境科學研究所教工黨支部書記、所長王志剛副教授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産黨的根基在人民,初心與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一百年來,這個初心和使命沒有改變,今後也不會改變!作為一名黨員,要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群衆路線,為培養具有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中大學子而努力奮鬥,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

青年教師輔導員、本科生第一黨支部書記曹建平副教授談到,身為一名高校教師、一名本科生輔導員,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則,以身示範,做好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引導學生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本科生輔導員、本科生第二支部書記林天傑表示,作為一名大學生輔導員,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努力提高理論素養,提升學生工作能力,在學生思政工作中強化引領作用,為培養強國青年貢獻力量。

學生代表結合自身特點及專業特點,積極發表觀點和看法。環境科學專業博士生黨支部王悅談到,一百年前,中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淩。如今,我們實現了人民夢寐以求的國家獨立和統一,國力日益強盛,我們有底氣捍衛我們的祖國。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要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與個人理想相結合,将科學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以實際行動切實解決環境問題,為生态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生黨支部陳子健表示,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曆久彌堅。我們身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站在一百年後的今天,見證被曆史證明的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練就過硬本領,砥砺無悔青春。幸逢盛世當不負盛世,願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

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生黨支部傅悅分享到,無數的事實證明,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一面鮮紅的旗幟,在民族危亡的關鍵緊要關頭,領導着千萬革命志士,喚醒了勞苦人民,拯救了中華民族。作為90後甚至00後的青年黨員,我們應該把所有的才智、膽識、激情和勇氣奉獻給黨,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增強作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資源與環境專業第一黨支部李夢瑤激動地表示,當聽到天安門廣場上青年們高呼“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時,不禁熱淚盈眶。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雖處不同崗位,都能為黨為國奉獻;作為一名環境學院的研究生,應腳踏實地,專心科研,為生态文明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院組織師生觀看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

        7月1日上午,我院組織師生在東校園環境大樓B103集體觀看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視頻直播,學院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各黨支部委員,以及師生黨員代表參加。

       學院師生通過視頻認真觀看了大會盛況,與現場同胞們共同見證我們民族和我們黨的重要曆史時刻,認真聆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聽到激動之處,振奮之時,大家與現場人員一起鼓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産黨向人民、向曆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現在,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的趕考之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号召全體中國共産黨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争取更大榮光。

       觀看直播的師生心潮澎湃,慷慨激昂,無比自豪,更堅定了信念,肩負起時代使命。孫連鵬院長表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為高校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強化自身能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偉業貢獻力量。

       院長助理李傳浩談到,我們黨經曆百年風雨,更加意氣風發。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進程中,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号召。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初心,踐行三全育人理念,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産學研合作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勇攀科學高峰。

       本科生第一黨支部蔡曉岚說到,觀看莊嚴的升旗儀式,我們隔着屏幕深情凝望,随五星紅旗一起昂首東方。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幸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曆史交彙點,見證偉大時刻,展望偉大征程。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定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生黨支部周思甯談到,“強國有我”,我們要擔起青年的責任,傳承老一輩科學家“學無止境、求知若渴”的專研精神,努力學習,提高本領,為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作出我們“環境人”應有的貢獻。

       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生黨支部胡成鳳表示,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到國旗杆的220米,國旗護衛隊用齊步正步各一百步完成,這種堅定與信念,這種執着與使命,令人震撼、感動和自豪。這兩個一百步代表着中國共産黨人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昭示着中國共産黨人堅定邁向“第二個一百年”奮鬥征程的決心。作為一名青年,我們要有豪情壯志,發出青春呐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們!衷心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生黨支部鄭鴻祥談到,56門禮炮,齊鳴100響,不禁想起開國大典,想起南湖紅船。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成為了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感到無比光榮,更感到重任在肩。作為一名環境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将堅定理想信念,學好專業知識,練就過硬本領,早日為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中國生态文明建設奉獻力量。

訂閱